《中国安防》专访:构筑低空安全底座,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12-17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低空经济”概念首次写入国家规划,此后我国持续加快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各项政策法规密集出台,相关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伴随无人机等飞行器的应用普及和空域经济开发活动的增多,无人机 “黑飞” 现象屡见不鲜,低空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加快低空安全管理势在必行。在这过程中,众多低空安全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和解决方案,为推动低空安全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浙江凡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凡双科技)早在2018年就已经关注到了消费型无人机“黑飞”现象,并于2019年推出了低空安全解决方案,2024年顺势提出了低空安全底座建设理念。
在10月22日至25日举办的第十七届(2024)安博会上低空安全企业汇聚一堂、同台竞技,备受观众和媒体关注。凡双科技携低空安全防御全系列产品经验亮相,除无线电侦测感知设备、无线电干扰设备、导航诱骗设备、便携式察打一体设备外,低空防御车及低空防御硬毁伤系统更是吸引了观展嘉宾不少眼球,赢得满堂喝彩。展会期间,本刊记者采访了凡双科技市场总监黄美勤,对凡双科技低空安全底座建设理念以及在低空安全防御领域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等内容作了深入探讨。
加快低空安全底座建设,赋能低空经济发展
无人机作为我国低空经济的重要主体,应用发展迅速,据民航局统计,2024年上半年,我国无人机累计飞行小时数达到了 981.6万小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3.4万小时。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低空经济正在步入一个快速成长的新阶段。
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安全底座的构建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技术厂商需要通过强化技术保障力量,确保飞行器“看得见、管得了、飞得稳”,这需要前端设备与后台业务数据的深度融合。“低空安全底座,实质上是为低空飞行服务提供可供决策的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它不仅要能对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飞行审批平台、地理信息、起降场等业务数据,还要有极强的实时数据分析能力,这块动态数据很大程度依赖于低空安全管控设备的部署。”黄美勤介绍。
相较于此前,仅限于局域内无人机黑飞的安全管控,凡双科技的低空安全底座建设方案,不仅将其在地理范围上扩展到城域级别,并且在飞行器目标感知和管控上,融合了更多技术能力。如在目标感知上,除了无线电侦测外,还融入了报文解析、雷达、光电、5G - A 等多种先进的探测手段,通过多源信息综合分析,以达到更精准的侦测能力;充分考量了不同环境下的多样化管控需求,通过丰富的产品形态满足阵地防御、单兵作战、车载、船载、无人机载等应用场景需要。同时,积极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能力,并将这些技术深度整合于可视化低空安全管理平台,精心打造出集感知、监视、管控于一体的数智化安全基座,为低空安全保障筑牢根基。
多层级防御体系建设,强化要地防御能力
“现代城市环境中,政府管理部门、能源设施、交通枢纽以及边境线等关键要地的低空安全意义非凡,这些关键要地进行多层级低空安全防御体系建设十分必要。”黄美勤介绍。“在这些关键要地,需要通过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的深度融合,详细分析要地周边的地形地貌、建筑分布和人口密度等要素,科学划定侦测圈、管控圈和打击圈。”他进一步补充道。
当飞行器进入要地侦测圈时,设备可将信息传递给管理后台,自动提升风险预警等级,对飞行器的飞行轨迹进行密切监视。若飞行器进入由固定式管控设备组成的“虚拟电子围栏”,将触发管控圈的告警信息。周边的固定式管控设备可通过无线电干扰技术,对飞行器进行驱离或迫降,也可基于导航诱骗手段,诱导飞行器离开管控区域;或者通知地面管理人员,携带便携式防御设备前往处置,有效消除潜在威胁。
此外,为应对非法飞行器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还可在特定区域设置打击圈,利用高能激光、电磁脉冲、物理栏网等手段进行精准打击。当非法飞行器进入打击圈时,立即启动摧毁机制。然而,考虑到打击圈技术的使用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后台将设置相应的评估体系,全面评估打击行动对周边建筑、人员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在保障要地低空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附带损害,实现安全与防护的平衡。
安博会现场凡双科技将新研发的劲影小型激光反无产品作为重磅新品闪耀登场。这是凡双科技为低空安全管控领域研发的硬毁伤系列产品。它可以通过烧毁控制模块、损伤动力组件、致炫致盲光电视觉单元等方式,对小型低空飞行器完成警示、干扰、拒止、击毁,禁止低空飞行器的恶意侵扰、抵近侦查和破坏攻击等行为。为了满足不同场景需要,该系列激光设备有手持式、背负式和车载式激光设备三类。“激光防御手段,其实是在我们所提出的多层级要地防御体系中的核心打击圈手段。”黄美勤表示。
安博会现场另一款吸睛产品——低空防御车,就是可以满足移动式低空防御要求的解决方案。作业现场的低空防御车,配置了雷达、无线电侦测、无线电干扰及车载式激光等设备,具备了比较完善的低空巡逻能力,这些设备既能够与总部的低空安全管理平台实现无缝对接,达成集中化管控,也可借助随车搭载的电脑进行独立操作,从而灵活地开展防御行动,在应对低空威胁时具备更强的自主性与机动性,有效提升低空安全防御的整体效能与应变能力。
融合数字信息技术,应对低空安全管理升级挑战
谈到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黄美勤表示凡双科技在坚持无线技术研发的同时,对于新一代数字技术一直保持着积极的应用心态。
“这不仅是作为自主研发的技术企业对技术的追求,也是市场对技术精进的要求。”黄美勤说。据中国民航局数据统计,2023年底,我国量产的无人机产品超千款,现实中还有大量改装机存在。对于合作型无人机,依托飞行审批数据和RemoteID可能解决大部分管理问题,但是对于非合作机型,还有识别风险。为此,凡双科技将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能力引入到无线频谱分析技术中来,建立自己的无人机学习库,记录更多的无人机机型,通过后台软件的智能更新,未来可实现更快的目标匹配速度。
伴随着低空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低空飞行器的飞行种类、飞行频次和飞行密度都将迎来大幅提升。从飞行监管角度,飞行器的精准定位、实时监测和有效管控难度也将呈指数级增加。“我们还会加强多源数据信息提取识别能力,通过不同感知设备反馈的侦测数据,将进行交叉综合比对分析。比如通过无线电侦测到的信号特征将与通过雷达获取的目标运动特征等相融合,来实现更精准识别。” 黄美勤如是表述。“当然任何新技术的出现,对于行业来说都是双刃剑,它会带来新的挑战,同样当技术为我们所用时也会带来新机遇。”他进一步补充道。
深耕安防领域,持续守护低空安全
目前,凡双科技的低空安全底座方案正在全国多个省市进行区域试点型探索。“比如我们与机场有关管理部门共同探索净空保护核心区域的低空安全管理模式与长效机制。”黄美勤介绍,除机场枢纽场景,在行政机关、核电电力、文博景点、体育场馆等场景下都有实践案例,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前段时间,在由中安协、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广州)、浙江省公安厅巡特警总队、台州市公安局、台州湾新区管委会主办的“猎空2024”无人机探测反制设备(便携式)实测活动中,凡双科技获得“实测成绩优异单位”称号。
“优良的产品表现、丰富的实施经验、客户的支持鼓励是我们在安防行业持续深耕的动力。我们也期待可以作为坚实的技术保障力量,去夯实低空经济发展的安全基座。” 黄美勤言语中对公司深耕安防行业充满了决心和信心。
对于今年的安博会之行,黄美勤表示无论从技术交流、产品学习还是市场拓展,都收获满满。“作为专业性行业盛会,各领域安防厂商汇聚于此同台交流,这对企业结合自身技术特点与市场定位,进一步充实自身产品体系、提升产品竞争力意义重大。”黄美勤表示,并对参加下一届安博会充满期待。
低空产业正兴,处于其中的低空经济建造者们同样跃跃欲试。凡双科技也将始终不变初心,秉持“诚信、创新、高效”的服务理念,为客户构筑全面、可靠、智能的安全防线,投身低空安全底座建设,以行业领航者姿态,驱动技术创新,拓展场景应用,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平安适航空域环境。
下一篇:无